首页 >> 罗顿豆

诠释粮食安全新内涵宁南雪胆

文章来源:山区农业网  |  2022-08-14

诠释粮食安全新内涵

粮食连续多年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意味着粮食安全的内涵不仅包括量的安全、调控的安全,还包括质的安全,让所有人吃得好、吃得香、吃得安全,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的主攻方向和最终目标——

目前我国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粮食库存高企,有人认为我国粮食安全已经高枕无忧。一直以来,我们在考虑粮食安全时,把目光更多地放在粮食产量上,而忽视了粮食价格、流通、质量等等其他关键因素。粮食安全,不仅仅要数量安全,还要供应安全和质量安全。

托住种粮农民信心

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多年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过剩,供求关系失衡,粮食安全存在隐患。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市场化改革,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供求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农业机构调整是去库存、补短板的重要途径。当前农业的突出问题是品种结构不平衡,玉米供大于求,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农产品供求缺口逐年扩大、进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大豆进口已经突破8000万吨,对外依赖程度达到83%以上。为了改变失衡的农业结构,国家有关部门正在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到2020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调减5000万亩。今年以来,玉米一粮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预计今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3000万亩,其中东北地区玉米调减面积达到2300万亩。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的好形势来之不易,实现高点强攻、高位护盘难度极大,更不容易,稍有松懈,高点就可能成为拐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来看,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仍处在上升通道,保障供给的压力依然很大。要坚决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粮食不追求增产,但要防止出现大的滑坡,尤其是主产省区、主产县市,稳固提升粮食产能,优先建设高标准口粮田,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粮食去库存、补短板的又一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在东北地区实行市场化加收购的收储新机制。但是,现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引发市场连锁反应,玉米价格大幅度下降,大宗农产品价格除生猪外普遍下滑,对农民增收和生产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

在实行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发放玉米生产者补贴,托住种粮农民信心,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根本。今年国家财政对东北地区第一批玉米生产者补贴300亿元已经下发到各地方,每亩补贴150元左右,第二批90亿元补贴也已下发,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民因粮价下跌造成的损失。

加快推进粮安工程

农民种粮卖得出、居民吃粮买得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这就需要增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完善粮食收储制度,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显著增强粮食储备调节能力,全面搞活粮食流通。

近年来我国粮食主产区越来越集中,13个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以上,商品粮供给区域高度集中。东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粮食的蓄水池,北粮南运流通格局的形成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北粮南运常常受阻于价格、运力等等因素。玉米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之前,产销区粮食价格倒挂制约北粮南运。玉米市场化改革之后,产销区玉米价格回归合理价差,运力不足又成为制约北粮南下的重要因素。

国家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差异明显,自然灾害多发,及时有效保障城乡居民粮食供应、保持粮食市场总体稳定,始终是粮食流通工作的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随着粮食生产进一步向核心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粮食区域之间、季节之间不平衡的矛盾更趋突出,保证军需民食、应急救灾和市场稳定的难度将继续加大。只有建设更高水平的粮食收储供应保障体系,实现快速反应、科学调度、精准调控,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对于广东、浙江、福建、北京、上海等粮食主销区来说,粮食安全之弦始终紧绷。北京是一个特大型主销区,粮食自给率不足10%,90%以上的粮食需要外调。为了提高粮食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北京构建三道首都粮食安全保障圈。第一个圈,是沿北京六环的一小时生活保障圈。第二个圈,是沿京津冀的两小时应急保障圈。第三个圈,是沿环渤海的五小时应急响应圈。以古船食品青岛分公司和山西分公司为核心,以位于东北和华中,掌控150万吨一手粮源的粮源采购基地为基础,以锦州港和数条高速为依托,确保成品粮5小时进京,吉林榆树古船米业大米和东北、华中原粮12小时进京,形成京内外快速反应、京津冀积极响应、环渤海合理布局、东北华中应急吸虹的粮油应急保障体系。

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

食品安全,粮食为先;粮食安全,质量为先。目前我国粮食生产日趋稳定,粮食价格日趋合理,粮食流通日趋顺畅,但是粮食质量安全问题却令人担忧。如果粮食质量安全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会引发区域性系统性粮食安全风险。

粮食产业链条长,在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的漫长产业链条上的诸多环节中,有杂草籽、金属碎屑、渣瓦石等物理性危害;有农药和重金属、滥用添加剂染污等化学性危害;有细菌和真菌毒素污染等化学性危害。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就需要从粮食生产、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多年来,为了追求粮食产量,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给粮食质量带来潜在隐患。国家有关部门为了从源头上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大面积推广化肥、农药两个零增长技术,部分省份实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推广面积累计超过4亿亩。

粮食霉变是造成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粮食一旦发生霉变,就会发生真菌毒素超标问题,人畜食用后极易发生食物中毒。储粮方式落后是导致粮食霉变的重要原因。科学储粮技术和烘干技术的大力推广,将有效减少农户储存的粮食发生霉变。

防止库存粮食生霉变质也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粮食储藏技术的进步和库存监管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国库存粮食质量明显改善。在粮食入库前、入库、出库和储存期间,都要对粮食质量进行严格检验,严禁不合格的粮食入库和出库。特别是在入库前加强对粮食生产区域的监测,对于异常气候条件造成的粮食生芽、霉变、真菌毒素污染的区域,采取集中收购、定向销售及强制检验等措施,防止扩散。今年夏天收购期间,河北、安徽、湖北等地就开展了对不完善粒小麦实行专项收购工作。

专家认为,要提高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还需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制机制,加强粮食标准体系建设,做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

济南较好的小三阳专治医院

重庆哪个男科医院好

上海治疗白内障专科医院

四川成都看男科医院

晋中包皮过长手术